关于抛光温度、抛光时刻、抛光电流密度、抛光电位、电解抛光液的比重,这几个参数是彼此影响彼此限制的,一个因素改变就会引起其他几个因素相应的改变。进步温度和电位,能够进步溶液的导电才能和金属的溶解速度。但在一定的电位下,电流密度同时也会跟着溶液导电才能和金属溶解速度的添加而添加。因而,在高电位作用下,有必要选用较短的时刻完成抛光任务,反之,在低电位作用下,电流密度必将减少,抛光时刻则须延长,但不能太长,否则会发生腐蚀现象。
不同的电解抛光液有不同的温度控制范围,温度升高有利于金属的溶解,但是有可能发生过腐蚀,下降外表的光泽性。一般温度升高时要相应进步电流密度,才能保证工件外表的光洁度。
电流密度:电流密度也是工件在EP过程中一个重要参数,依据研讨试验成果:不锈钢电流密度15A-80A/dm2;不锈钢电流密度75A-82A/dm2。
槽内阴极板:阴极板资料一般选用铅版,阴极面积一般稍大,以进步电流效率,阴阳极面积比一般为:1.1-1.5:1。
抛光时刻:在电解抛光过程中,抛光时刻并不是越长越好,它要依据电解抛光液温度的凹凸和电流密度的巨细来定。在一般情况下,抛光时刻跟着电流密度的添加,温度的升高而减少,钢铁工件可比有色金属工件的抛光时刻长一些,工件精度和外表质量要求较高时,也应相应缩短抛光时刻,必要时可反复屡次进行抛光处理。
拌和可加速电解液的活动,促进金属外表停留的氧气泡的扫除,减轻金属外表的过热现象,然后有利于工件外表光洁度的进步。生产一般选用移动阳极的办法,也有用压缩空气来拌和电解液。